欢迎访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音乐系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三下乡】亲近美丽乡村,探访“非遗”宣传人

【三下乡】亲近美丽乡村,探访“非遗”宣传人


 

川汲之音社会实践队之 第四站 佛冈县围镇村——

舞被狮的起源地

 

 

 

      77日, 川汲之音社会实践队在初步了解到舞被狮的发展与保护现状后,便来到舞被狮的起源地——汤塘镇围镇村。

    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是一个有着悠远历史的古老村落,《广州地名志》载:围镇村建村在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自清朝初年起,围镇村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都有一场独特的民俗活动舞被狮。该活动世代相承相传,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关于舞被狮的起源,村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相传该村刘氏始祖普振公误迁太婆遗骸葬于后山莲塘狮听鼓,后村中妇女舞被狮祈求太婆保佑添丁发财,延续至今,是汤塘镇围镇村元宵上灯习俗中最精彩独特的一项民俗活动。该项活动于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汤塘镇围镇村村委会

 

     今天我们的任务不仅要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被狮发展与传承,还要去帮助当地居民收割成熟的稻谷和拔花生,亲近美丽乡村,体验农事劳作。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第一项农活——收割稻谷。

 

 

队员们在收割稻谷

 

我们队员干起农活来也是扛扛滴

 

队员在展示劳动成果

 

    今天的天气可好了,晴空万里,大家走在乡间小路,感受乡野的宁静和丰收的喜悦。当地的村民对我们的到来充满了热情,我们跟随村委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一 片还没采摘的花生地,准备下地拔花生。

 

 

当地居民在给我们指路

 

大部队出发去拔花生啦

 

在村里奶奶的指导下拔花生

 

来瞧瞧我拔的花生吧

 

    吃过午饭,在进行短暂的休息后,我们有幸采访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被狮的宣传人,她向我们介绍了舞被狮的起源以及近年来的一些发展现状等。

 

 

非遗舞被狮宣传人

 

队员在对非遗宣传人进行采访

 

采访记录

川汲之音社会实践队:我是来自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的学生李之怡。今天很荣幸能采访您,今天采访的内容是关于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被狮,我想问问关于舞被狮最初的起源是怎么样的呢?

非遗宣传人:舞被狮是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的一项独特民俗风格活动,起源于清朝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缘由为始祖普振公误迁太婆遗骸葬于后山莲塘狮听鼓,村中妇女舞被狮(被单)求太婆保佑添丁发财,从此家族兴旺。参加舞被狮者是新添男丁和娶媳妇人家的妇女,道具是各家自带的花被单。

 

川汲之音社会实践队:舞被狮会以怎样的方式向我们新一代新青年去宣传呢?

非遗宣传人:因为我们每年都会举行舞被狮的表演,外地人来旅游时都会聚集在一起观赏,而且我们还会通过短视频平台的方式做一下推广宣传,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巨大流量,视频的效果要比图文效果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川汲之音社会实践队: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被狮对围镇村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非遗宣传人:我们在春节期间会通过舞被狮来让我们感受到新年的气氛,还有对村民的祝福和传达一些喜气的事情。舞被狮一般由家里的婆婆和媳妇搭配组合,寓意婆媳和睦,母爱代代相传。

 

川汲之音社会实践队:您作为舞被狮的宣传人,对舞被狮以后的传承与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非遗宣传人:建议我们村里可以建起一间专门放置关于舞被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可以将狮头或者被子等相关物品放置一起供人来参观,如果需要宣传的话我们就可以带着他们来到这里进行详细的讲解。

 

总结

 

   今天的汤塘镇围镇村之行,收获颇丰。队员们体验农事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通过与村里非遗宣传人的对话,再一次拉近了与舞被狮的距离,我们要反思,如何发挥零零后后大学生及音乐专业的优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川汲之音社会实践队集体照

 

文字撰写:李之怡  陈香香

排版:李之怡

图片拍摄:翁姝羲 方泽欢

带队老师:欧阳曦

初审:李之怡 许涵妮

复审:许闽滢 钟德涛

终审:欧阳曦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