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音乐系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美育教研室 >> 讲座 >> 正文
山高水长、涛声依旧!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走进中大新华分享音乐创作心得

山高水长、涛声依旧!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走进中大新华分享音乐创作心得

 

我校举行陈小奇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讲座

12月29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下文简称“我校”)举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陈小奇教授学术讲座”。我国著名词曲作家、著名音乐制作人、文学创作一级作家陈小奇主讲授“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暨我的词曲创作”主题讲座,并正式受聘为客座教授。我校校长王庭槐、党委书记周云、副校长李中生、校长助理刘霖霖,各院系、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学校师生代表参与活动。王庭槐校长主持讲座。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王庭槐校长主持讲座并致辞


陈小奇教授作专题讲座


王庭槐校长(左一)为陈小奇教授(右一)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王庭槐校长(右一)为陈小奇教授(左一)颁发讲座纪念证书


我校校长王庭槐(左一)、党委书记周云(右一)为陈小奇教授夫妇献花


全场师生合唱《山高水长》,陈小奇教授作合唱指挥


陈小奇教授与在场学生热烈交流


学校领导、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师、音乐系教师与陈小奇教授一行人合影


学校领导陪同陈小奇教授一行参观蔡照波艺术馆并合影留念

 

王庭槐致欢迎辞,介绍了著名词曲作家、著名音乐制作人、文学创作一级作家,中山大学第二校歌、校友之歌《山高水长》作者陈小奇在音乐领域的卓越成绩和学术贡献,并对陈小奇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和开设学术讲座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感谢。他表示,陈小奇教授的到来将为我校音乐教学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助推我校的美育教育和音乐系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随后,人事处简庚荣处长在聘任仪式上宣读聘任文件,王庭槐校长为陈小奇教授颁发聘书。

 


陈小奇讲授以“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暨我的词曲创作”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他以音乐发展史为线索,介绍了中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将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引导同学们突破时空束缚,用心感受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独特魅力。


   陈小奇表示,音乐形态的演变离不开社会进程中的文化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讲座中,他将该理念与不同的音乐发展特点相结合,使同学们对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谈到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萌芽及发展史时,他详细地对广东流行音乐四十年来的发展作出论述和专业阐释,让在场同学们深刻地领悟到中国风音乐和广东本土流行音乐的魅力。

 


陈小奇还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他从戏剧编辑到成为填词作曲的音乐制作人的艰辛且有趣的历程。面对当时社会对流行乐的偏见,陈小奇勇担流行音乐的大旗,致力于用有内涵、有深度、有时代感的作品改变外界对流行音乐的刻板印象,以一首又一首家喻户晓的金曲为我国流行音乐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讲座过程中,陈小奇通过播放原创音乐作品,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和趣闻轶事,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灵感源泉与创作心得,引起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和共鸣。讲座现场,掌声不断,经久不息。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踊跃举手提问交流,气氛热烈融洽

学生问:为什么有些院系的学生作为音乐领域的“外行人”,填词作曲的水平却高过一些科班出身的人?

 

陈小奇答:想要获得音乐作品的成果离不开努力、命运和天赋。如果想有所成就,就要多思考,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天赋去主动“找路子”,并通过日常的积累与实践增加创作经验。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都是进门容易、脱颖而出难。所以无论是从事何专业,如果想要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都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持之以恒地思考、实践。


学生问:您对“新中国风”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理解的呢?

 

陈小奇答:“新中国风”的出现与流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提升。但由于有些人为了写中国风歌曲,而将一些历史相关的素材进行拼接,导致了歌曲质量的不理想。若想写出好的中国风格去,应该广泛阅读、认真构思、仔细打磨、推敲细节,才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中的闪光点展现出来。



学生问:音乐创作时遇到“瓶颈”怎么办?

 

陈小奇答:如果是自己自由创作时遇到“瓶颈”,我会选择暂时搁置,等一段时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作品,寻找新的灵感与思路。但如果是受人之托的命题创作,我会尝试打开思维,学会“绕道而行”,从多角度“找路子”继续创作。若仍找不到灵感,这就需要依靠经验来驾驭题材了。

讲座尾声,陈小奇教授应王庭槐校长盛情邀请,亲自担当合唱指挥,全场师生合唱中山大学第二校歌、校友之歌《山高水长》。“山高水长,根深叶茂,上下求索,海纳百川……”这首歌为陈小奇在中山大学建校75周年时所著,苍劲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已陪伴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度过了无数宝贵的大学时光,代代学子不忘恩师之教诲、中大之校风。活动现场,熟悉的旋律与歌词再次响起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现场师生富有感情的合唱,音律悠扬,让人为之动容。

 


会后,陈小奇一行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蔡照波艺术馆,对我校的美育工作情况、特色成果、文化氛围等方面表示赞赏。


王庭槐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为我校师生与音乐大师面对面交流与感悟的音乐魅力提供了平台。学校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工作,营造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听了这场大师讲座之后,在启迪中思考钻研、付诸行动,相关学科专业能培养出像陈小奇教授一样优秀的音乐人才。

 

供稿 | 中大新华记者站

文字 | 乡蔚楠 陈乐桡

图片 | 冯展豪 王颂雅

编辑 | 王宇阳

审校 | 刘   英

责编 | 李   波

 

 

主讲人简介

陈小奇,我国著名词曲作家、著名音乐制作人、文学创作一级作家,广州陈小奇音乐有限公司总监。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历任戏曲编辑、音乐编辑、艺术团团长、企划部主任等职,1993年调任太平洋影音公司总编辑、副总经理,1997年调任广州电视台音乐总监,同年创建广州陈小奇音乐有限公司。


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曾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席、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曾获中国十大词曲作家奖、中国最杰出音乐人奖、中国金唱片奖最佳音乐人奖及当代岭南文化名人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中国流行乐坛的一代宗师及广东流行音乐的领军人。


1983 年开始流行歌曲创作,作品横跨四个年代,包括国语歌曲、潮语歌曲、客家话歌曲、粤语歌曲等;有两千余首作品问世,约200首作品分获“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十大金曲”等各类奖项;其作品以典雅、空灵、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南派艺术风格独步大陆乐坛。


代表作品有:《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高原红》《烟花三月》《梦江南》《山沟沟》《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拥抱明天》《大浪淘沙》《灞桥柳》《七月火把节》,及儿童歌曲《三个和尚》《马兰谣》,太阳神企业形象歌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中山大学的第二校歌、校友之歌《山高水长》等。其中《涛声依旧》自问世以来迅速风靡海内外,久唱不衰,成为大陆流行歌曲的经典作品,并与《我不想说》一起分别入选“中国改革开放20年、30年、40年金曲奖”;《跨越巅峰》《又见彩虹》和《矫健大中华》则分别被评选为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会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会歌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高原红》(词曲)、《又见彩虹》(作词)获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项“金钟奖”;作为制作人制作的原创专辑《阿咪啰啰》(容中尔甲演唱)获中国金唱片奖最佳制作奖;其与梁军合作的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音乐获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特别奖。


作为制作人及制作总监,先后推出甘苹、李春波、陈明、张萌萌、林萍、伊扬、光头李进、陈少华、山鹰组合、廖百威、火风、容中尔甲等著名歌手,其作品也成为了毛宁、杨钰莹、那英等著名歌星的成名代表作。


1992年在广州举办了中国流行音乐界的第一次个人作品演唱会,此后又先后在深圳、北京、贵州、汕头、东莞、梅州以及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广东卫视等举办了多场个人作品演唱会;2014年至2018年分别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硅谷举办个人作品演唱会,为中国流行音乐界在国际举办个人作品演唱会第一人。


出版了个人作品唱片专辑多部,书籍《草地摇滚-陈小奇作词歌曲100首》、《涛声依旧-陈小奇歌词200首》,音乐理论《中国流行音乐与公民文化-草堂对话》(与陈志红合著、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陈小奇自书歌词》书法集两部等,主编了《广东流行音乐三十年》丛书、《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批评丛书-流行音乐卷》、《广东流行音乐四十年歌曲选》等。


曾应邀担任哈萨克斯坦第六届亚洲之声流行音乐大奖赛中国评委;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多次总决赛评委;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多次总决赛评委;中国金唱片奖多次总评委;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多次总决赛评委;上海国际音乐节总决赛评委会主任等多个全国各地歌唱大赛及创作大赛评委。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美国纽约华人广播网、美国侨报,日本朝日新闻社,凤凰卫视等上百家海内外媒体对其进行了数百次专访及报道。央视录制的《向经典致敬-陈小奇专题》于2019年五四运动100年之日向全球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