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音乐讲坛 | 雷光耀教授谈视唱练耳教学发展
在音乐教育的广袤天地中,视唱练耳教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一直备受关注。2024年12月18日,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在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视唱练耳教学发展观”的精彩讲座,为音乐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本次讲座由音乐系理论教师李慧琳主持,以专业而热情的姿态,引领着大家走进这场学术之旅。
讲座伊始,音乐系纪俊娟主任向大家隆重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雷光耀教授。雷光耀教授作为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音乐教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他还是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基本乐科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音乐术科统一考试总主考等重要职务。
视唱练耳教学的历史沿革
雷教授指出,视唱练耳作为音乐院校的关键公共基础课,其历史源远流长。1795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率先开设此课程,为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播下了种子。而在1912年的中国,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开启了相关教学实践,这一里程碑标志着视唱练耳教学在中国正式起步。此后,经过数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一学科在中国取得了长足进步,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成为音乐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剖析教学现状,开拓创新思维
拓展职业维度:雷教授提出,随着社会发展,老年教育领域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学科多元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重审乐理关联:回顾视唱练耳与乐理课程关系的演变,从曾经的合并到如今的独立,强调视唱练耳在培养学生乐感方面的核心作用,明确乐感与主音、六声等要素紧密相连。
探寻学科融合:深入探讨视唱练耳与声乐、钢琴等学科的协同发展策略,提出应用导向性教学理念,鼓励教师从教学的实际应用出发,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案。
创新教学实践,引领未来发展
多元谱式学习:倡导学生接触并掌握简谱、五线谱、古琴谱、二四谱、工尺谱等多种谱式,拓宽音乐视野,提升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首调视唱与听觉训练协同:强调首调唱名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首调视唱与听觉训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旋律与和声,提高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总结与展望
此次讲座,雷光耀教授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音乐系全体教职工带来了一场思想的洗礼。通过对视唱练耳教学历史的梳理、现状的剖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指导与启示。
展望未来,音乐系全体教师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把所学所思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具备扎实音乐素养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在视唱练耳教学的征程上,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同书写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期待在雷光耀教授等专家的引领下,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在视唱练耳教学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文字:李慧琳
图片:王 源
编辑:谭紫晴
初审:蔡艺琳
复审:汪莹莹 冯春萍 杨 超
终审:郝大微 童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