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音乐系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理论教研室

音乐系理论教研室简介


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下设音乐教育及艺术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理论教研室主要负责音乐教育方向课程教学。音乐教育专业方向培养和造就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好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通过学习,能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系统掌握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音乐教育专业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对教师职业有高度的认同感,又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和研究的音乐教育人才。

目前,理论教研室共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副教授2名,博士2名,讲师3名,助教1名,现任教研室主任罗圣威老师开设《视唱练耳》《基础乐理》《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及名作赏析》《艺术概论》《和声学基础》《曲式作品与分析》《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微格教学》《民族民间音乐》《合唱指挥》《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

教研室自建立以来,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为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献计献策。音乐系理论教研室针对系内各个课程教学情况展开调研,定期开展教师公开课活动,积极听取我系师生的教学意见与建议,逐步完善教学改革方案,提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质量。



教师风采

童秀萍

童秀萍,副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专任教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任音乐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音乐系副主任,广州新华学院第七批“百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合唱团常任指挥、校艺术团合唱队常任指挥。曾赴新加坡、阿根廷、拉脱维亚、瑞典、芬兰、挪威、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表演和学术交流。

主讲的课程《合唱排练》获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合唱与指挥》获校“一流课程”;省市级教研课题三项。曾发表《高校合唱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究》《高校“合唱与指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大学美育教育的融合式教学研究》等论文。

个人曾获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文科组三等奖;广州新华学院第十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二等奖;广州新华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曾指挥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合唱团获第八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民族组铜奖;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广东省第十四届大中专院校“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合唱组二等奖;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展演活动3项二等奖;第六届、第七届东莞市合唱节金奖等。




杨时娟

杨时娟,副教授,中共党员,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专任教师,兼任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音乐与物理疗愈学组成员。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研课题9项,《无悔的爱着你》等3首原创音乐作品在央视频《经典音乐汇》栏目展播。

主要研究方向: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民族民间音乐、声乐演唱与教学。

2018年10月 - 2024年6月主持学校美育工作期间,美育工作案例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广东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持开发美育创新课程《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纳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拟上线泛雅平台和学银在线平台。

主讲课程:《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歌剧重唱与表演》等。





罗圣威

罗圣威,讲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表演艺术”双师型教师,广州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本硕均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任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主任。

近年来,曾受邀参加过1次浙江音乐学院“中国音乐教育学视域下的比较音乐教育研究”第二届比较音乐教育学高端论坛,并在论坛上进行了学术发言;教学竞赛方面,曾获得过1次厅级“优秀奖”、1次市级“二等奖”、1次校级“一等奖”、1次校级“三等奖”和2次院级“一等奖”的荣誉;教科研项目方面,主持与参与完成过8项教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完成了《产教融合语境下花山文化在第二课堂中的传承创新与应用研究》和《民族语境下广西新民歌的传播普及研究》2项厅级项目;主持与参与完成了《职业本科院校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等6项校级项目;学术论文方面,曾在国内省级以上优秀刊物上公开发表过《桂林市高中“戏曲进校园”音乐校本教材初探》《广西新民歌的民族艺术特征与传播路径探究》等7篇学术论文;指导竞赛方面,指导学生参加厅级音乐专业技能大赛,曾获得过1次“一等奖”、1次“金奖”、3次“二等奖”和1次“三等奖”的荣誉,个人曾获得过校级的“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欧阳曦

欧阳曦,讲师,中共党员,在读博士,奥尔夫音乐指导师(高级)、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北京音协柯达伊音乐教育学会会员,现任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团委书记、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新华逸仙班特长导师。硕士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科教学(音乐)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课程与教学、视唱练耳教学。主讲课程《音乐教育理论》《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分析》《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微格教学》《视唱练耳》《美育与心理健康》等。

个人曾获广州新华学院“优秀共产党员”、音乐系学生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广州新华学院“优秀专(兼)职团干”,2020年-2021年,两次获得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 “优秀教师”、广州新华学院第三届微党课比赛获“优秀奖”、广州新华学院第一届团干讲微团课比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师范生技能比赛(音乐组)获三等奖。

曾参与多项科研活动及发表多篇论文,2024年参与广州新华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项目;2024年指导广州新华学院专业竞赛资助项目“音乐系第一届‘音律青春’音乐理论知识竞赛”立项并成功举办;2023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课题《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视唱练耳>在线开放课程应用》;2023年参与校级课题《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以广州新华学院为例》;2018年参与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大学生自主音乐需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9年论文《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发表于《新教育时代》期刊。




林斐

林斐,讲师,中共党员,博士在读,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专任教师,本硕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现任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教师,曾任理论教研室负责人(2018-2024)。广州新华学院艺术团器乐队指导老师(2014至今),广州新华学院逸仙班特长导师(2015至今)。广州新华学院博士导研(第六批)培养对象。主持与参与教科研项目8项:国级课题1项,省级2项,市级1项,校级4项。其中,主持完成2022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2023年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近年来,以独撰/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期刊以及国内省级以上期刊论文8篇,其中包括国际核心EI(JA)、Scopus以及RSSCI中文核心期刊。创作多首音乐作品发表于国际乐谱图书馆、国级/央级及省级平台。指导学生在音乐比赛和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国际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金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在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比赛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近年获得广州新华学院“优秀教师”3次,系“优秀教师”1次;获国级比赛“优秀指导老师”8项,国级“作曲奖”1项,省级“优秀指导教师”1项,校级“优秀指导老师”3项。




蔡璐

蔡璐,助教,硕士研究生,音乐系系主任秘书,理论教研室基础和声学、曲式分析等理论作曲课任教师。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作曲专业。

近年来参与多项科研活动,2016年参与导师理论作曲课题研究,写作研究成果报告《The analysis of song by Franz Schubert To a lyric by Heinrich Heine from Schenker’s perspective》,作校内汇报;2018-2020年在国内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发布《浅谈如何解决固定音高者即兴伴奏中简谱视唱的音高疑惑》、《浅谈应如何改善固定音高者在音乐听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多篇学术论文;2018年参与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大学生自主音乐需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21年参与广州市音乐家协会2021年度“音乐文化研究”及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专题:《“课程思政”理念下经典红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8-2021年期间于校官媒平台、广东省学期强国平台等发表《一念清净》《携手前行》等歌曲,并参与改编《新华金柳池朝夕印象》《新华荣光》等校园歌曲,得到较好反响。2022-2023 年期间以主要组员参与省级课题:在线开放课程驱动高校混合教学变革研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合唱与指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 (2022ZXKC565)。




李嘉惠

 李嘉惠,博士研究生,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专任教师,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华侨协会理事会成员,硕士和博士阶段均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教授的课程有《音乐教育心理学》《基本乐理与音乐常识》以及《音乐教育理论基础》等。

 2023年12月,顺利通过博士学位答辩会议,并于2024年10月成功获得俄罗斯联邦教育部认证的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在2017年获得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硕士阶段则受教于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副首席:Гентцельт Владимир Евгеньевич音乐家 。 博士阶段跟随国际科学心理联合会(IUPsyS)成员,俄罗斯心理学家,音乐心理治疗权威之一,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与戏剧学院音乐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艺术史、教育学博士后:Овсакина Галина Петровна 教授,成为她的第200个博士研究生荣誉毕业。

 近年来在俄罗斯发表了《Возрождение оперы куньцюй в современных условиях》 、《оркестровой партии в опере куньцюй》两篇三区核心期刊、《Сравнение 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и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оперы куньцюй》二区核心期刊。分别在圣彼得堡参加第15届和第16届国际会议“Музыкаль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мире: Диалог времен”上台发言并发表两篇会议论文。在圣彼得堡参加第10届和第12届国际会议“Музыкально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мире: Диалог времен”上台发言并发表两篇会议论文。 




易南

易南,博士研究生,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专任教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作曲博士,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深造并获得作曲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程序化音乐分析、音乐信息检索(MIR)以及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研究;音乐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弦乐四重奏、器乐独奏和艺术歌曲等多种形式。在教学方面,博士期间担任助教,主要负责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本科乐理课程,包括和声、曲式和视唱教学,期间多次被评选为“优秀教师”。师从过姚晨、梁雷、齐悦、Stephen Taylor和Michael Gandolfi等多位教授。




林永旷

林永旷,硕士研究生,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合唱指挥专任教师,中共党员,合唱指挥硕士研究生,中国合唱协会、广东省合唱协会会员,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现任音乐系合唱团常任指挥,承担《合唱与指挥》《合唱排练》《合唱基础》《合唱》《专业技能实践》和《视唱练耳》等课程教学,研究方向涵盖合唱训练、指挥法及舞台艺术表演实践。在教学中注重以实践为导向,通过细腻的艺术指导和严格的排练,为合唱艺术的推广与发展培育出大量人才。

曾获得国际级奖项九项,国家级奖项八项,省级奖项二十余项。先后赴拉脱维亚-里加、挪威、瑞典哥德堡、美国芝加哥等国家地区进行交流。2017年,赴拉脱维亚-里加参加世界合唱大奖赛暨第三届欧洲合唱锦标赛,获三金一银。2019年,赴瑞典-哥德堡参加世界合唱大奖赛,获得两个金奖。此外,曾受瓦尔帕莱索大学邀请赴美国芝加哥参加大湖音乐节。

指导合唱团在各类赛事中多次获奖。2023年,指挥合唱团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中获声乐类(合唱)甲组一等奖。同年,指挥合唱团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合唱类甲组一等奖,并获推荐教育部参评,个人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4年,指导音乐系合唱团参加第八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获得同声组银奖。所指导的多支大中小学校合唱团在省市级及以上赛事中频频获奖,并多次举办合唱专场音乐会,广受好评。




郑静漫

郑静漫,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专任教师,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音乐史硕士,专注中国古代音乐史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领域。2022 年第 1 期《歌海》发表其论文《试论柞钟编组与音列的内在逻辑》,探讨古代乐器柞钟编组与音列内在逻辑,展现严谨态度与独特视角。

积极投身学术项目,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岭南文化辞典》艺术板块编撰委员会成员,推动岭南文化艺术遗产学术传播;参与 2021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音乐文化研究》,探索该时期音乐文化起源与发展。

2020 - 2021 学年度,获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论文评比一等奖,同时获评该年度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教学中,秉持严谨治学态度,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研究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造就具备跨学科视野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李慧琳

李慧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专任教师,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为西方音乐史。主讲课程《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视唱练耳》和《钢琴基础》等。

曾担任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外国音乐史》辅导教师,协助导师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作为音乐学院“学术交流部研究生助理”,协助学院组织学术讲座与艺术实践活动。此外,还担任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学术部工作人员,以及硕士毕业答辩秘书、开题答辩秘书和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秘书。曾参与华南师范大学与广州市文化馆联合举办的“文化美育普及讲座系列”活动,并撰写文章《课堂搬进社区,家门口欣赏高雅艺术》发表于《羊城晚报》,并荣获2024年“东莞市高等院校无偿献血组织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梁嘉轩

梁嘉轩,硕士研究生,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专任教师。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主修声乐表演,获音乐表演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获音乐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课程教学法;音乐心理学;声乐教学法及演唱法。承担《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声乐基础》等课程教学。近年来发表多篇文章,如《浅析中国艺术歌曲“山中”的艺术特征》《以“我心永恒”为例浅析影视音乐对剧情发展的影响》《浅析儿童合唱排练中的声音训练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儿童音乐教学中的评论方法》等。